[6] 海邊的房子

走訪過馬祖四鄉五島各個灣澳,
沒有一個灣澳是雷同的,
從村落形態到海岸景色,

澳口是馬祖最迷人的地方。


(南竿鐵板)

(津沙)

「馬祖列島由十多個島嶼所構成,由於島嶼
多為丘陵地形,島嶼四周分佈許多灣岸,形成
一處處的澳口,成為馬祖人文與自然生態的
精華地區。一澳一村落的特色,
說明馬祖與澳口的緊密關係,
世代居民在澳口生存,百年文化在澳口傳承,
甚至物種生命也在澳口不斷繁衍。 」
《2006 公視我們的島-馬祖。澳口不見了》



「馬祖南竿全島形狀像似一頭犀牛,
牛角聚落剛好位處南竿東北角上,
外形就像是犀牛角,因此得名。
在1960年以前,因位居南北洋流交會處,
漁業興盛,曾是馬祖第一大漁村」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津沙村)

牛角村剛好就在津沙村的斜對角處,
完全呈現兩種不同灣澳的風情。
論腹地規模,牛角村大約為大津沙村約2-3倍,
憑此即能想像當時牛角村的繁榮景象。


(牛角村)

如同許多城市發展時所經歷的相同路徑,
一旦經濟好轉,便會捨棄傳統建築,紛紛改建成
當下流行的鋼筋混凝土洋房。因此,曾為馬祖
第一大漁村的牛角,不免地林立不少現代樓房,
從牛角沙灘回看村落,新舊建築彼此交錯
在整個灣澳裡,記錄了時代轉換的過程。

「一澳口一村落」可貴之處
便是每個村落因應時代的轉變
而有各自的發展與演化,
進而留下各自迷人丰采的灣澳景色。



「材料本身在說話」
有時候藝術家的角色是一位傳遞者,
在遇見會說話的材料時,
不如,就讓材料自己說話吧!


在進行拼貼的時設點規則,
讓藍綠色的玻璃是海、咖啡色的
玻璃為沙灘或是陸地,其他如貝類的殘片
或者塑膠碎片則看主題而定。
「一澳口,一村落」是馬祖當地特殊人文景觀,
在過往的歷史背景、
產業狀況與行政單位安排考量下,
不同澳口都有其獨特的村落色彩。



《海邊的房子》幾乎一眼就能看出
拼湊房子錯落的樣貌,
觀看者能從不同的細節去解讀,
讓材料為自己做出最好的解釋。

用米酒咖的玻璃拼出畫裡的沙灘,
以金繼勾勒出的金邊,
是日光照射海灘的金黃色反光,
就像是昔日有「金沙」之稱的
津沙沙灘一樣閃耀動人。
無意收集的海漂塑膠片堆疊出後方的村莊,
不同紋理質感的碎片,
讓我也讓村莊們多點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