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大海意象 浪潮

在馬祖的日子,
是時時刻刻被大海緊緊擁抱的生活。
起床推開門,映入眼簾的畫面是海;
在工作室的途中,也有海的陪伴;
往返其他村落的道路上,眼前也盡是海;
跳島時,必定要乘著船越過一大片海洋;
工作累時,走去沙灘看海;
落日時,更要一邊觀夕陽一邊看海;
晚上觀星時,即便看不到海,
也能藉由浪潮聲,感受著海...



在海邊待久了,漸漸地發覺不同地形的海灘,
其浪潮聲也會跟著相異。
一開始的表面上,是我們印象中
「啪啪,唰」的一聲,可是仔細聽聽
表面聲音下的細節,有著全然不同的收穫。
砂質沙灘的聲音聽起來比較低沉與單一,
然而礫灘的聲音,則有很多細節。

在浪收回時,「叩叩鏘鏘」的聲響,
清脆地迴盪在表面的水聲下,
像是嘰嘰喳喳放學隊伍中的小學童。
若拍打在更大的岩塊上,
海水有更大的空間在裡頭滾動,
此時,會聽到比較多純粹水流動的聲響。



在撿拾海玻璃的過程裡,走遍了馬祖各個澳口,
聽了不同海灘下的潮音,礫灘是清脆的兒歌,
沙灘是平和的詩歌。

除了聲音,岸上也有著千百種浪花的姿態。
風平浪靜時,浪與細沙的互動,
宛如情人間的愛撫,輕輕柔柔的,
浪聲也細緻地如嘴邊的情話。

然而,南風起,芙蓉澳口的浪也跟著鼓譟、
捲起高浪,重重落下後,
像是碎了一地的白瓷,平舖在灘面上。




作品《浪潮》,
藝術家-倪苑茹將破碎藤壺殼上
天然的孔洞造型與米白的內裡,
比喻為沙灘上白花花的浪,
襯著藍綠色的魚網,便成了一幅海的意象。
最後,在網格之間,藉著空窗琺瑯的技法,
點出海面上隨風閃爍的波光粼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