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討沰

你有討的經驗嗎?

你有討沰的經驗嗎? 什麼是「討沰」呢?
跟著 Vein Studio 的設計師一起踏上馬祖,
看當地人如何幫自己的晚餐加菜吧!

 


正在海灘撿海玻璃的我們,
看見沙灘遠方有個婦人正在收集貝螺,
已經收穫滿滿的她,正在清洗戰利品。
阿姨是馬祖在地人,從小跟著父母親討沰,
自然而然能分辨什麼能吃而什麼不能。
好奇問這些先用海水清洗後的貝類
回去該怎麼處理呢?
阿姨說:「回去要先泡水吐沙,
接著川燙一下,就很好吃啦!」


阿姨還拿出一罐壓箱寶分享,
這罐壓箱寶竟然是滿滿滿滿的石蚵:
「這麼多的收穫量,還可以分享給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啊。」
原來這就是「討沰」呀!
大海就是馬祖人的冰箱,自家餐點加料啦!



「馬祖列島因為潮差大,
棲息在海濱潮間帶的物種豐富,
過去,沿著馬祖海邊,只要一退潮,
礫石灘上就散布著挖蚌殼的人影、
頭戴斗笠的馬祖婦女『在夾縫中求生存』,
手上拿著自製的挖蛤竹片、鐵撬與竹簍等工具,
或是在礫灘上挖啊挖、或是在岩縫間敲啊敲,
慢慢地,竹簍裡的貝類愈來愈滿,
海瓜子、花蛤、藤壺等海產應有盡有。」
--- 湯雅雯《忘齡之島》



「討沰」就跟撿拾海玻璃一樣,
好像在尋寶,然而,跟收集海玻璃相比,
「討沰」更加困難,有些螺貝們不僅躲在石縫深處,
還有天生的保護色,若不仔細瞧瞧,很容易錯過。
然而一但發現牠們的蹤影,就如獲珍寶一樣,
即便還未學會「討沰」的技巧,
無法讓自己的晚餐加菜,在一旁觀賞它們,
也能感受到牠們的生命活力。



Vein Studio的藝術家---倪苑茹
在駐點南竿時為詮釋「討沰」的意象,
選用大地色系的海玻璃,營造海岸邊岩層的感覺,
在層次堆疊的海玻璃中,夾了一片淡菜與貝類碎片,
代表著隱身在石縫中螺貝們,
最後利用金繼的技法,
在玻璃與玻璃細縫之間填上金粉。
玻璃疊加後的深淺交錯,
是不是更像海岸邊的岩石意象了呢?






你發現那片淡菜殼的碎片了嗎?
當你發現它之時,

一定也能感受討沰當下
我們發現螺貝身影的喜悅。